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脱贫攻坚在凉山】驻村第一书记的特殊扶贫“方程式”

发稿时间:2018-10-28 16:2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凉山10月28日电(记者 刘洪材 实习记者  黄禹博)“做好加减乘除法这四则运算,才能让谷莫村彻底摆脱贫困村走向致富新道路。”这是凉山州昭觉县谷莫村驻村第一书记罗雅宏为记者讲解谷莫村时的一句话。如今的谷莫村绿水青山、新房耸立,到处都充满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昭觉县谷莫村驻村第一书记罗雅宏讲解村庄变化。黄禹博 摄 

  谷莫村有贫困户30户138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罗雅宏向记者介绍,“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扶贫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首先,做好加法,大力发展增收产业,切实提高村民收入;其次,做好减法,扎实推进基础保障跨越提升,减少村民生产生活成本;再次,做好乘法,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推动扶贫效益倍增;最后,做好除法,移风易俗除陋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这是罗雅宏结合谷莫村实际自创的特殊扶贫“方程式”。 

 

昭觉县谷莫村村支书木坡曲尔。黄禹博 摄 

  “现在每一只鸡崽,村里补助7.6元钱。以前买一只鸡崽要20多块,这两年只要16块了,而且村里还会无息借给你买鸡崽的钱,等到卖出去以后才用把鸡崽钱补上,村民以前的‘买不起,富不起’,现在早就没了!”56岁的木坡曲尔是谷莫村的村支书。 

  他告诉记者,他当村干部近30年,以前村民住的都是土坯房,有时候还会漏雨,冬天更是冷得不行。自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在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及凉山州县政府的帮助下,村民们都开始住起了崭新的大房子,冬暖夏凉,屋里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家具。 

  在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村民俄的曲西家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俄的曲西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每年只能养一头牛,从年头养到年末,辛苦一年只能卖4000多块钱,再把成本去掉就没有多少了。现在村里有补贴和无息借款,养牛的数量变多了,牛的品种也变多了,一年能卖到三万多元。 

彝族新寨的新房一角。黄禹博 摄 

  “让外界多了解凉山,也让凉山多了解外界。”记者来到布拖县感受这里彝族新寨的新面貌,据该县亚河村第一书记朱国峻介绍,全村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61户、236人。于2017年实现脱贫并通过了脱贫验收。亚河村35户彝家新寨建设项目于2016年8月实施,2017年2月完工,已全部入住。 

  通过2016至2018年期间的努力,亚河村总户368户,总共解决安全住房311户,而其他村民通过自己修建,整个亚河村基本解决了村民的住房问题。朱国峻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脱贫攻坚政策,亚河村的住房面貌是不可能有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 

干净整齐的亚河村。黄禹博 摄 

  “你别看我这房子这么大这么好!但是自己只要花1万块钱,国家就帮我们盖起来了。盖一套房子,国家要补助我们12.3万块。”村民勒古子到拉着记者来到了他的新房。走进房子里,高清电视、音响、沙发应有尽有。他说,自从2016年当地实行异地搬迁政策,他们一家就搬到了亚河村。“以前种地每年收入不到两万块,现在搬过来以后,一年能挣到三万多块近四万块。不光种地,我还可以养猪养牛的。” 

亚河村村民载歌载舞。黄禹博 摄 

  亚河村会计社土沙鬼告诉记者,“身为党员和村干部,我不仅自己要致富,还要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社土沙鬼是亚河村致富带头人社土沙伍的儿子,今年他家养了14头牛,每头都可以卖到1万元左右。如今的爷俩也是亚河村很多村民努力学习的榜样。 

责任编辑:zyy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