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龙江森工林区:北药探索新“钱途”

发稿时间:2019-08-02 17: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8月2日电(王天驰 黄一诺 记者 杨海全)暖暖阳光、清风徐徐、流水叮咚、虫鸣鸟叫……大森林在给人们带来休闲感的同时,更是一个葱郁的“藏宝间”。低头俯看,从人参、刺五加、灵芝、到蒲公英、平贝、西洋参,林间600多种药用植物,正在为转型发展中的龙江森工人提供着机遇与“钱途”。

  “咱得低调点儿,不说那么多吧。”手里一刻不停忙着栽植返魂草幼苗的黑龙江森工林区绥棱林业局八一林场职工于海洋虽然想低调,却控制不住脸上幸福的笑容。对于他和返魂草合作社的社员们来说,种苗成熟后每公顷一年四五万的收益,着实让大家都充满了干劲儿。

  合作社社员在田间栽植返魂草幼苗。王天驰 摄

  效益摆在眼前,更好的事是不愁销路。返魂草消炎、止咳,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使用范围广,而且还有吉林药厂看中了这里培育的野生返魂草药效强劲的优势,每年都能上门来收,这也让种植户们充满了信心。今年绥棱林业局八一林场的返魂草合作社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750亩的种植面积。

  绥棱林区人忙着扩大返魂草的种植面积,海林林业局刚忙碌完平贝收获的种植户李世春,则要以自家的平贝为原料,做桌拿手的“平贝宴”犒劳家人。

  平贝炖鸡、平贝炖排骨、平贝粥……对于李世春这个从1981年就开始种植平贝的人来说,平贝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平贝喜欢咱黑龙江的黑土地,也喜欢咱这儿昼夜温差大的天气,所以咱这儿的平贝质量好,这几年,价格也在节节升高。”

  海林平贝种植户进行平贝的采收。王天驰 摄

  截止到2019年,素有“北药之乡”称号的海林局,平贝种植历史已有近四十年,种植总面积超过5800亩。成熟的技术、稳定的市场,让平贝成为了当地林区职工群众致富增收的龙头产业之一。

  灵芝、蒲公英、西洋参、防风、龙胆、黄柏、刺五加……森工林区23个林业局有限公司,北药种植各显神通,基地、特色不断涌现。

  可是回忆起最初的发展史,有“人参王”称号的人参种植户顾忠国心中着实还有些五味陈杂。“那时候种人参,不懂技术,吃了好多亏。经人介绍认识了对人参生长环境非常明白的吉林老把头,我就把他请来,问他技术。人参长多长?长多快?快了怎么办?慢了怎么办?再记下再慢慢琢磨。”

  顾忠国在人参种植基地观察指导。王天驰 摄

  治理荒山20年,顾忠国林参兼做100多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也变成了他的“金山银山”。如今,每年收入40多万的他,自己有技术也不掖着藏着。在他的带领下,八面通局有46户种植人参和北药,户均年收入超过十万元。

  北药带领职工闯“钱途”的同时,森工集团还注重将北药种植与资本对接,与大健康、旅游结合。2018年12月,清河局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中国北药园”,将种植基地、制药企业、学校,纳入发展联盟,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链条。

  未来,龙江森工集团还将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互利合作等形式,加强与有实力的大型药业集团、药厂联合,研制新品种和开发成品药市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方向,积极引导林区职工群众科学选择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的生产品种,进一步扩大培育面积,实现林下药材栽培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实施“黑森”品牌战略,开发“黑森”品牌系列药品。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