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共和国同龄人付华廷:与时俱进的老农民

发稿时间:2019-08-30 16:0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齐齐哈尔8月30日电(记者 杨海全)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在村史纪念馆里,一个高2米、长5米左右的窝棚立在出口,70岁的付华廷时不时会去四面透风的棚子里看看。

  “这就是我当年‘闯关东’住的草棚子。”回忆起63年前的来到黑龙江兴十四村时,与共和国生于同一天的付华廷说:“我和妈妈从山东临沂老家出发,坐独轮车、敞篷车、绿皮火车,辗转十几天来到甘南县,几辆马车又把我们拉到了六个用玉米秸秆搭成的草棚子前。”

  那时,兴十四村一片荒原,只有地上插一个木头橛子写的“兴十四村”。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

  如今,兴十四村已变成了“村民就业不出村、上学不出村、就医不出村、养老不出村”花园别墅村。

  与共和国同龄的付华廷说起兴十四村的过去和现在,兴奋不已。王忠岩 摄

  1972年,年仅23岁的付华廷向全村的父老乡亲许下誓言:“要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光说不练假把式。付华廷说,不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困难面前不能当“孬种”。上任初期,付华廷琢磨,要想吃饱肚子,就得多打粮,想要多打粮就得多种地,想要多种地,就得多开荒!

  付华廷对大伙说:“咱自己装一台拖拉机”。当时就用养羊挣的这点钱,加上付华廷东借西划拉,凑了五六千元钱。带着这点钱,背上一袋大煎饼,他开始跑县里、跑市里、跑农场,拼命地跑了一个多月,不知道在路上吃了多少苦,只知道连买带赊,连背带扛,弄回来1100多个拖拉机零部件,村里几个能工巧匠照着图纸,哩哩啦啦干了一个多月,终于装成了兴十四村自己的第一台拖拉机!

  付华廷和村民们亲手组装的拖拉机。杨海全 摄

  一台台拖拉机拉来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多少年来梦想的“早上吃面条,中午吃馒头,晚上吃米饭”早已成为现实。后来,在付华廷的带领下,村里开始大力发展养殖业,挣到钱后抓紧改造农具、发展水利,多开荒,多种粮。在实现农田机械化、水利化后,付华廷又带头办起了小酒厂、小油坊、罐头厂等五小工业,村里经济条件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家家户户建起了砖瓦房,换上了彩色电视机。

  “1982年,村里拉来了两卡车彩色电视机,一共200多台,家家户户都有,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上了岁数的村民总对“全国第一个彩电村”这个称号引以为傲。

  20世纪80年代,联产承包、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在中国广大乡村春风化雨般推进。兴十四村没学小岗村,学起了华西村:发展集体经济、走工业化道路。

  1985年5月,乳品厂投产;1988年,建起甜蜜素厂;1994年,年产3000吨的柠檬酸厂落成……1997年,兴十四村打造多年的“航空母舰”--富华集团正式起锚。

  2000年以后,市场化进程加快,政府行为更加规范,付华廷也忙乎着到广东挖资本运营人才。2002年,富华集团华冠科技有限公司上市,成了黑龙江省第一家农业板块上市的股票。

  如今,兴十四村只有2%的村民在种地,98%的劳动力都成了二、三产业工人。兴十四村文体产业、培训产业、乡村旅游、信息产业也同步发展。

  如今,多年前的誓言已经成真,付华廷也从当年的小伙子变成了年近古稀的老人,但他依然充满了干劲。他的目标是到到2020年末,“龙江第一村”的总收入将达到70亿元,人均纯收入10万元。“未来五年,村民吃粮、上大学、就医、养老、住房全部免费。”付华廷说。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