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赣州经开区三十周年】黄金岭“城”长记

发稿时间:2020-08-17 13: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 张亚云)“我念初中的时候,这片脚下的土地叫青光岭,什么都没有,就仅有一条水泥路,村民也住的十分零散,我还记得相对当时来说,这边也算地处偏远,有些路还需要结伴而行,一个人是不敢走的……” 

  在赣州经开区黄金岭街道土生土长、工作了近20年的黄金岭街道党委委员、组宣委员钟华,和街道一同成长,回忆起那些年的变化,她如数家珍。 

  

  2008年8月拍摄的赣州开发区原始地貌图。 

  黄金岭街道原貌是典型的丘陵地带,一个村庄一个出口,一条路走到尽头,也没有连片种植的土地,基于长期封闭的村庄环境,村民们也安逸于这方水土孕育出的较为闭塞的生活环境,而道路的拓展、修通,为黄金岭街道打开了新的生活方式。 

  2015年12月,赣州市重点民生工程黄金大桥正式通车,主线为双向六车道,跨章江连通创新大道(原105国道)和赞贤路,并与章江新区的东江源大道交会。2019年客家大道西延黄金岭段正式通车,年底黄金岭辖区高架正式通车等,都为当地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辐射作用。 

  如今,五纵四横交通网雏形形成,黄金岭街道四通八达的出行局面逐渐显现。迎宾大道、杨梅大桥、金岭西路……黄金岭街道的主要交通干道,每天迎来送往着数不清的行人和车辆,105、323国道穿境而过,也见证了整个街道不断繁华壮大。 

  得益于经开区规划征迁、路网架通、融合划分,黄金岭街道从青光岭的清冷偏僻,灰尘滚滚,蝶变成如今的遍地高楼,车水马龙,村民也摇身成为令人羡慕的“包租婆”“包租公”“小老板”,生活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有了道路,村里更多的人才能走出去,外面更多的企业才会看到我们这里,愿意来这里发展、安家。”钟华说。 

  

2020年6月,赣州经开区中心城区一角。 

  黄金岭的成长是赣州经开区“城”长的一个典型代表。赣州经开区的前身是1990年7月成立的赣州黄金岭经济开发区。 

  建区之初,全区方圆仅0.53平方公里。1993年8月23日,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0年5月15日,赣州黄金岭开发区和赣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合并,成立赣州开发区,下辖蟠龙镇、潭东镇和黄金岭街道,占地面积达119.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万人。 

  此时,赣州经开区初具雏形。2009年2月,章贡区湖边镇、南康市潭口镇划归赣州开发区管理,下辖蟠龙镇、潭东镇、湖边镇、潭口镇和黄金岭街道四镇一街道,规划面积2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人。至此,赣州经开区版图基本成型。 

  此后,2010年3月21日,赣州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了新征程。 

  由小渐大、由弱渐强,目前赣州经开区已成长为一座日渐繁荣的新都市。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