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王建勋:绑着“钢板腰带”坚守机台34年

发稿时间:2020-12-04 14: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平顶山12月4日电 “爸,这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人吗?”当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弢给女儿讲述王建勋的故事时,女儿倍感震撼。 

  究竟是怎样的大国工匠,能让人发出如此感叹?12月3日,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活动采访团见到了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原大工匠”王建勋。 

    

  “中原大工匠”王建勋。王威 摄 

  52岁的王建勋一身蓝色工装,头发有些儿斑白,讲起自己的故事,腼腆地不知从何说起:“要是活干不好,饭我都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每天能够围着机台转,我很充实,也很快乐。” 

  王建勋是帘子布公司捻织二厂布机保全工段长,如今已参加工作34年。34年来,他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晚一个小时下班,无论是三更半夜还是严寒酷暑,只要生产有需要就能随叫随到;他自掏腰包为企业进行技改创新,累计完成43项发明成果、为企业创效近亿元,设计的“棉尘收集装置”把棉尘收集率由25%提高到88%,让国外设备生产厂家人员都来“偷师”。 

  而这34年的坚守源于他对父母的承诺。王建勋的父母是帘子布公司的第一代建设者。80年代,父母有调回老家青岛的机会,可父母犹豫再三还是没有走,“实在是舍不得我们双手建成的帘子布啊,这辈子,老我也得老在这儿,我得看着帘子布一天天变好,一天比一天更好!”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王建勋。他立誓:要像父母一样扎根帘子布公司一辈子,要把父母未了心愿完成下去!  

    

  尼龙66生产车间。张香丽 摄 

  2013年,捻织二厂第一台进口喷气织机左侧齿轮箱出现故障,要花上30万购买整套新的齿轮箱,但不能解燃眉之急。怎么办?这个时候王建勋站了出来:“厂长,让我试试吧。”可是,没有图纸拆除后安装不上怎么办?内部空间狭小不足半平方人进不去怎么办?王建勋给出了意想不到的方案:不就是没图纸吗?大不了就拿着摄像机把每一个螺丝的位置都一点一点录下来。 

  狭小的空间难不倒决心大的人。王建勋紧缩全身,钻进了不到半平方的车底。他小心翼翼地把几百个螺栓拆除后,三个小时过去了。工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却迟迟不见王建勋出来,因为他已经无法自己站起来,他全身肌肉都已麻木。当工友把他拽出来的时候,他脸色发白,双腿跪地,只轻轻问了一句:“每个螺丝的位置都录清楚了吗?”两天后,织机恢复正常运转。这件事让王建勋和工友们充满信心:再好的洋设备咱也敢碰,再先进的设备咱也能修! 

  王建勋的豪言壮语绝非一时之冲动,他的底气来自于长年累月的改造和创新。他每天绕着机器转,盯着机器看,总想让机器运转得更好,甚至不允许机器有一点点瑕疵。为了这个目标,他进行了许多发明创造。 

    

  王建勋设计的“棉尘收集装置”模型。张香丽 摄 

  棉尘收集是困扰帘子布生产行业的一大难题。王建勋主动承担起发明“棉尘(花毛)收集装置”的任务,反复查资料,画图纸,买配件,找工具。一个简单的连接件他能够通过网购反复调换6次;一个合格的锥形器,他跑遍平顶山所有的铁皮铺,寻找手艺精湛的老铁匠。 

  终于,经过反复试验“棉尘收集装置”设计成功,棉尘收集率由25%提高到88%。前不久,法国米其林公司全球技术总监来到公司进行审核,对建勋师傅的棉尘收集装置竖起了大拇指:“你让我们看到了全球同类供应商中最干净的车间!”这个发明又一次申请了国家专利,也拿下了平顶山市QC成果评选的第一名。 

  王建勋说:“只要你想把工作干好,就能想出很多办法。”34年,王建勋进行了43项发明创造,像王建勋拉丝机、王建勋双面氧化铝导丝器、王建勋综框防护板,喷气织机主喷嘴维修工具,喷气织机按钮安全防护装置……等等,其中12项获国家专利,6项国优成果。他的发明创造被推广到全公司、兄弟单位甚至国外的生产厂家,也把中国“智”造带到了世界各地,为公司累计创造近亿元的经济价值。 

  王建勋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工友们曾送给他一个外号——“全能义工”。十多年前电焊工退休,他主动拿起焊枪当了十几年的“义务焊接工”。当人员紧张时,他又是一线的上架工、维修工,甚至疏通堵塞卫生间的保洁工,垃圾池的清洁工。所以工友们遇到难事都爱说“找建勋呗。” 

  几十年来,王建勋乐此不疲。但也因为长期劳累拉下了腰间盘突出的毛病。车间的人都知道,只要一干活,建勋师傅就会把自己制作的钢板腰带戴上:“习惯了,干活时忍忍就行了。”  

  “我们现在都是撵着建勋师傅去休息,不忍心打扰他。” 帘子布公司工会主席王永红说,“只要建勋工作室的门开着,我们心里就特踏实,但也身份心疼建勋师傅。”  

  王建勋的故事还有很多,他把工友和工友爱人、父母的生日记下来,在生日当天顶岗半天,让工友回去尽责尽孝;从2015年开始,他每年存储1000元特殊党费;在自己工资不高的情况下,还设立“健康奖”和“爱心档案”,把工段长津贴拿出来贴补生产和工友…… 

  王建勋的故事也还在继续。(张香丽)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