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刷“熊脸”APP推出 识别大熊猫不再迷茫

发稿时间:2019-05-17 18: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成都5月17日电(记者 李岗)目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就大熊猫个体识别相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其中,论文“Giant Panda Face Recognition using Small Database”(中文名“基于小数据集的大熊猫个体识别”)被ICIP2019201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会议录用,同时,运用此数据库建立的大熊猫“认脸”APP,也将推出,这将是大熊猫“脸盲患者”的福音。 

  微信图片_20190517151610 

  基于深度学习的熊猫个体识别算法。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供图 

  我国就野外大熊猫保护工作,先后四次组织专业的大熊猫科学调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大熊猫野外种群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但是,对于野外大熊猫种群结构的研究依然难以厘清。据专家介绍,动物的种群结构主要由种群密度、年龄大小、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组成,我国野生大熊猫野外种群结构因其独居深山竹林和家域面积广阔的生活习性而难以跟踪监测。高效、准确统计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分布情况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长期致力于大熊猫保护与研究。多年来,为了更好地将大熊猫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有机结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积极参加全国大熊猫种群调查和野生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复壮保护研究实务基础上,不断尝试突破现有种群调查瓶颈,寻找方法和技术革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大熊猫保护。 

  微信图片_20190517151631 

  基于深度学习的熊猫个体识别算法。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供图 

  2017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共同开展使用图像分析的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研究,两年来,建成含有12万余张图像、上万个视频片段的数据库;对近万张图片完成了标记、分割和注释。通过此数据库,实现了对圈养大熊猫脸部自动检测及大熊猫个体识别工作。运用此数据,大熊猫专家们还特别推出一款“认脸”APP,通过大熊猫脸部独有的特征数据,经过数据库分析、对比,实现对大熊猫的精确识别。与五种(AlexNet, GoogLeNet, ResNet-50, VGG-16 and VGG-Face)当前先进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比较,我们的技术较有优势。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员陈鹏告诉记者,“通过大熊猫的个体识别可以进行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我们期待未来能在大熊猫个体识别的基础上继续做到大熊猫性别判别和年龄估测,这样能判断一个大熊猫种群是否健康。” 

  据悉,未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联合研发团队继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圈养和野外大熊猫影像资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经济、快速、高效和长期开展野外大熊猫种群调查和健康监测探索新模式,从而为提高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智能监测与保护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大熊猫猫脸识别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开发,业内外呼声颇高,既有利于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推进,还方便了民众对于大熊猫的识别。如此一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扫描大熊猫的脸部,即可获得大熊猫的基本信息。 

  新闻链接: 

  ICIP大会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下设的专业领域分会。IEEE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其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IEEE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的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已制定了900多个行业标准,现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1994年,IEEE信号处理协会单独设立了ICIP大会,主要针对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包括从底层的简单处理到高层的视觉理解都有涉及,是国际顶级的图像处理学术会议。 

责任编辑:zyy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